欢迎光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官方网站 |
开展糖尿病防治科技 保障人民健康——“第七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2009-9-22 点击:22518
2009年9月9日,“第七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为主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宁光教授、李光伟教授等国内从事糖尿病防治科技的知名专家分别就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进行报告。来自科技部及各主办单位的代表,以及从事糖尿病研究的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约150人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由论坛共同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的张永祥副部长主持,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王宏广主任出席了论坛并就健康科技高峰论坛的有关背景情况作了介绍。 据王宏广主任介绍,“健康科技高峰论坛”作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13个单位共同主办的高层次论坛。论坛以“发展医药科技,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以研讨医药科技前沿问题、普及医药健康科技知识、探讨医药科技发展热点问题为目标。“健康科技高峰论坛”作为一个常设论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次一个主题,研讨一种疾病或一个医药科技前沿热点问题,普及医药健康科技知识,促进医药科技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经各方努力, 已于2008年4月10日、6月26日、7月16日、12月1日及2009年3月2日、5月15日成功举办了六届论坛,分别以“癌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疫苗研究的重点与方向”、“地震灾害救治与医药科技”、“艾滋病防治研究的科技进展与展望”、“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降低医疗成本”、“发展健康产业,打造北方药谷”为主题。六届论坛共邀请了包括9位院士、4位将军在内的29位国内知名专家作为主讲嘉宾,参会代表涵盖了各主办单位有关人员、医药健康科技界、企业界、医学院校师生及抗震救灾一线医护人员等相关领域1000余人,各有关方面反映积极。据王主任介绍,本届论坛围绕“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治疗”和“糖尿病的药物研发”等中心议题,分别邀请了国内从事糖尿病防治科技的知名专家发表演讲,介绍并宣传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普及糖尿病防治科技知识,探讨我国糖尿病防治的科技对策措施。 李光伟教授作了题为“六年饮食和运动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长达14年----也谈糖尿病预防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的报告。李教授介绍了在中国大庆开展的糖尿病大型研究项目,该研究结果表明仅仅进行了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在20年后仍可见在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43%。对六个糖尿病前期病例干预六年可以使其中一人在20年间不发生糖尿病。强烈提示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作用长期而持久。这不仅是因为这种干预在强化干预期间有效地降低了血糖,而且也许正是干预期间所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使人们受益终身。因此,开展以饮食和运动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持久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纪立农教授作了题为“糖尿病诊断和预测方法的现况和展望”的报告。据纪教授介绍,早期诊断糖尿病和发现糖尿病的高风险者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减少社会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手段主要为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RPG)和OGTT检测,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能更客观的代表慢性高血糖状态,且HbA1c稳定性好、变异率低、检查前不需要空腹,可以在任意时间取血。当前,国际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推荐使用HbA1c诊断糖尿病并发表了工作报告,建议采用HbA1c≥6.5%作为诊断非妊娠相关的糖尿病的切点, 将HbA1c在≥6.0%和≤6.5%范围内的个体定义为“高危的亚糖尿病状态”。随着各种组学技术和研究的发展,将来可能发现更特异的预测和诊断糖尿病的生物标志。 宁光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糖尿病严重性和治疗”的报告。据宁教授介绍,根据“中国Ⅱ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对于肥胖型的Ⅱ型糖尿病首选二甲双胍,而非肥胖型的Ⅱ型糖尿病则首选磺脲类降糖药。目前,更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也即尽快地进入两药联合阶段,如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降糖药,如两药联合仍不能良好控制血糖,则可以三药联合,如再增加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甚或应用GLP1类似物或DDP4抑制剂等。但一般情况下,如三药联合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增加胰岛素,首先可选用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或干警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也可选用中效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而口服降糖药不变。若仍疗效不佳,则改为胰岛素治疗,一天两次到一天4次不等,但更倾向于一天4次,也可选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宁教授比较了各类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些天然药物和中药作了介绍。 杜冠华研究员作了题为“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据杜教授介绍,鉴于降糖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药物作用靶点有待开发、治疗水平有待提高、化合物选择范围宽广等因素,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的药理学空间巨大,有利于创新。杜教授列举了国际上已经上市和正在研发的糖尿病相关药物及其特点,指出抗糖尿病药物是当前药物的研发热点之一,研发的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当前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抗糖尿病药物作为研发的重点,糖尿病相关课题(临床/临床前/候选药物研究)共立项42项,其中新药临床研究立项3项,新药临床前研究立项14项,新药候选药物研究立项25项。杜教授认为,随着“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我国防治糖尿病药物研究将从仿制转向创新,并将有望在抗糖尿病中药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本届论坛通过专家们的精彩报告,总结了我国在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方面的科技进展,探讨了世界糖尿病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普及了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我国今后糖尿病防治的科技对策和建议,对促进我国防治糖尿病科技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