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降糖药:很多已被弃用
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 1942年,法国医生Janbon在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伤寒时发现许多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现象。而另一位法国科学家Loubatieres也在实验室证实了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1956年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甲苯磺丁脲(D860、甲磺宁)问世。它降糖作用较弱,因此用量较大,每天要服用3次。后来出现了一天服用一次的氯磺丙脲,但它的降糖作用又太强,容易造成低血糖。
双胍类降糖药 针对磺脲类药物低血糖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又推出了甲丁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后来,苯乙双胍因易发生致死性很高的乳酸性酸中毒而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目前的降糖药:治疗作用不断完善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迪化糖锭) 二甲双胍是从1957年开始使用的,目前是一线降糖药物,尤其适合于体重超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 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受其他药物的影响和干扰少,副作用轻。按降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吡嗪(秦苏、美吡达、迪沙、优哒灵)、格列齐特(达美康)和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 理想的磺脲类降糖药物应该是既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又不会过多地刺激分泌,还要有一定的胰外作用。此类药物的代表是格列美脲(亚莫利)。与前两代相比,它的胰外降糖作用是最强的。
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它不需提早半小时服用,因而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一种是苯甲酸的衍生物瑞格列奈(诺和龙),另一种是苯丙氨酸的衍生物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可用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剂 这是一种假葡萄糖,它把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位置占领了。患者必须在吃第一口饭时就服药,否则起不到抢先占领的作用。目前有两种药物,一是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二是伏格列波糖(倍欣)。此类药物是我国唯一用于糖耐量减退的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这是一类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口服降糖药。目前临床使用的是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艾可拓、卡司平)。
复合制剂 目前市场上第一种口服降糖药复合制剂是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的复合制剂文达敏。它含有500mg的二甲双胍和2mg的罗格列酮。
未来的降糖药:口服胰岛素值得期待
口服胰岛素 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向往的可摆脱胰岛素注射的口服药物。但由于胰岛素会受到胃酸影响,口服用药是一直以来未克服的障碍。通过技术改进和使用口腔颊黏膜吸收的方法,口服胰岛素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 新型的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捷诺唯)、维格列汀(Galvus)。
钠葡萄糖转运子-2抑制剂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钠葡萄糖转运子-2抑制剂治疗12周可使空腹血糖降低30~50mg/dl。目前正在进行此类药物Dapagliflozin的三期临床研究。
长效白介素1β拮抗剂 抑制白介素1β,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防止胰岛细胞过早死亡。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它既可以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又能刺激葡萄糖在肝脏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