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专家咨询研讨会纪要
2011-4-19 点击:14396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专家咨询研讨会纪要

201142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宁光教授主持下召开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专家咨询研讨会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叶真教授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编辑部主任陈名道教授、副总编曾正陪教授、母义明教授、赵家军教授等到会,国内知名内分泌学专家金世鑫教授、李秀钧教授、高鑫教授、肖海鹏教授、邢小平教授、郭晓蕙教授、王卫庆教授、沈稚舟教授、李小英教授等参会并为杂志积极献言,编辑部责任编辑朱鋐达、周丽斌、陈文辉等列席会议。

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专家咨询研讨会上,首先由陈名道教授介绍了最近几年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各项数据表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无论在刊出论文质量、还是在编辑质量在国内的同类期刊、内科学期刊和整个科技期刊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在国内65种医学期刊的综合评分位列第四。这既是对编辑部之前工作和前届编委工作成绩的肯定,也对新一届编委和编辑部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任重而道远。

陈名道教授着重对杂志今后工作提出一系列设想,主要是根据现阶段国内内分泌学临床医生的需要计划增加一些新的栏目。(1)临诊应对(Approach to the patient):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立了内分泌和代谢病的专科,很多经典内分泌疾病已经能够在基层医院获得诊断,有更多的医生迫切需要对更多的内分泌疾病提高认识,了解这些疾病的诊断流程,并在确诊之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2)内分泌读片(Imaging in endocrinology):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先进影像学设备进入基层医院,对这些影像学资料的解读成为提高诊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更多的内分泌医生了解影像学新技术在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中的运用也是杂志当仁不让的任务。(3)最新进展(Update):内分泌代谢病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设立这一栏目,可以让广大内分泌代谢病医生及时了解国内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此栏目的撰写将委托内分泌学分会下属的各专科学组承担,由相应学组的资深专家按年度共同撰写。(4)国际会议深度报道(Information from international congress):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的国际会议逐年增多,要参加所有这些会议并尽快领略这些会议的精髓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虽然国内在这些国际大会之后会组织一定数量的解读会,但毕竟能够参加的医生有限,开辟这一栏目将使得更多的医生有机会了解国际上在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的前沿信息。(5)论坛和小综述(Forum & Minireview):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也是需要有辩论的,有争论才会有提高,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诸如糖尿病治疗的初始用药这样的“老”问题也仍是存在不同看法的,这一栏目需要内分泌学界广大医生、特别是内分泌学会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会委员们的组织参与。国人在海外发表的论文也可用这种方式予以报道。(6)指南和共识(Guideline & Consensus):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需要规范,建议由内分泌学会组织,对各种内分泌代谢病撰写相应的诊治指南,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规范其诊治;而共识则可以由某个专题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撰写,对个别热点问题作较深入的阐述。

最后,与会专家也对编辑部和编委未来的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与时俱进,合理定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创刊于20多年之前,主要面向县级医院以上的内分泌医生,而如今,这些医院基本上都设立了内分泌专科,更基层的医院也有了分管内分泌代谢病的大内科医生,因此,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有了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在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方面,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已接近10%;甲状腺疾病,诸如甲状腺结节被发现、被诊断的也越来越多。在此形势下,杂志也必须针对性地对办刊方针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形势,承担起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研究的学术导向的重任。

二、重在参与,让编委更多地参与杂志工作

杂志的编委与编辑部是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成功的杂志背后,一定有一个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编辑委员会。希望编委会委员能够更多地承担组稿和优秀论文的推荐工作,做有心人。另一方面,编委也可以在参加了学术活动之后,亲自执笔撰写评论性文章,包括对国内外某个新指南的导读、对某个热点问题的评论或者对某一篇文章的点评。杂志的编委,通常也是所在地区内分泌学界的学术带头人,所组织的、或参与的大型临床研究的报告(或系列报告)是最有临床意义的循证医学论文,也是广大读者最愿意看到的内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推荐这一类论文,也是编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集思广益,开展多学科合作

随着现代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诊治越来越地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学科的病例讨论、临床病理讨论和大型的内分泌疾病读片会之类的活动,也是各家医院必然会开展的临床学术活动,这种形式的讨论,对基层医生的临床水平的提高也是最有启迪、最有帮助的。把这些经验笔录下来,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对于广大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的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可以丰富见闻、大大提高临诊应对的水平。

四、人才培养,关注年轻学者

一本好的杂志可以造就一大批专家,一篇好的论文也可以成就一本好杂志。要鼓励年轻医生和科研人员投稿,虽然一篇论文或许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投稿本身对作者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作为导师和指导者,编委可以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或补充的意见,使作者从研究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实施、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得到多方位的提升,提高一篇学术论文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的人才,也提高了杂志的学术地位。

五、专题讨论,对老问题的再思考

内分泌代谢病领域是有很多经典性疾病的,但经典性疾病也是或多或少会有进展的,当一项临床检验、检查水平获得突破,或者发现了一条新的信号通路时,在经典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可能就会发生一些新的突破,这时,对经典的“老”问题作新的思考,常常就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大多数人都热衷于研究新问题的时候,对一些老问题作再思考,也很可能会形成一篇优秀的论文。

六、贴近临床,更好地面向基层医生

临床杂志,应该服务于临床,面向工作于临床第一线的内分泌代谢病医生。一项好的研究,需要有好的选题,贴近生活、贴近临床,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有目的地作长期的观察,形成有特色的连续系列报道。比如,有研究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对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对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核辐射、电磁场对内分泌系统影响等,这种少人问津的内分泌问题也需要有人关注。

七、国外优秀论文导读

每年有海量的学术论文发表,也有大量的国内研究成果流向国外的SCI收录的刊物,这些论文反映了国内外内分泌代谢病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信息。如何让国内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这些信息,也需要我们的编委在其中发挥作用。我们的编委,通常有更多的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接触到这些最新的信息,还有很多可能本身就是这些论文的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如果能够撰写一些对优秀论文的介绍性文章,作一些点评,不仅可以让国内更多的读者了解最前沿的信息,也是扩大自身学术影响的双赢好事。

最后,杂志总编辑宁光教授对本次咨询会作了总结,指出新一届编委会成立至今已举行了3次与期刊有关的会议,有许多新的气象,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依然严峻,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陈名道、朱鋐达、周丽斌 整理)

 

相关文章
同类最热文章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
电话:: +86 10 8515 8129 / 8497 传真: +86 10 8515 8132
Email:xshwb#263.net 网站:https://endo.cma.org.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0
备案号:京ICP备050525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5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