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官方网站
学科进展 >> 热点评析

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等疾病大流行
JAMA.2010年1月13日在线版 2010-1-21 点击:18934


编者按:
  近年,全球预防肥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最新数据仍令人汗颜:2007~2008年,68.0%的美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占总人口的33.8%,男性成“重灾区”。据此推算,至2020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标准者将近乎半数;接近32%的在校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数(BMI)等于或超过年龄段正常范围的85百分位数。
    严峻的事实让来自美国Brigham妇女医院的J. Michael Gaziano教授在题为“流行病模式转变第5期: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期(Fifth phase of  the epidemiologic transition:the age of obesity and inactivity)”的述评中强调,考虑到肥胖所带来的沉重健康负担和标志性意义,一场遏制超重和肥胖的大规模公共健康运动势在必行!(JAMA.2010年1月13日在线版)

    流行病学模式转变是指人类社会长期的健康状况(包括死亡、疾病及残疾模式)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死亡率、疾病谱及危险因素等方面发生的转变。“流行病模式转变”这一术语最早由OTnrELrl在1971年提出,根据转变过程中疾病的特点,把这一过程分为“温疫与饥荒期”、“传染病下降期”、“退行性疾病与人为疾病期”和“延迟退化性疾病期”。
    Gaziano教授在《JAMA》上发表的述评指出,人类流行病模式转变已进入第5阶段,即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期,该时期超重和肥胖症流行,造成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
第一期:温疫与饥荒期
    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漫长时期,由于瘟疫和饥荒导致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盛行,当时人类的平均寿命仅约30岁,人口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期:传染病下降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欧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粮食供应稳步增长。另外公共保健系统日益完备使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所致死亡率下降,此时人均期望寿命至30~50岁,人口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第三期:退行性疾病与人为疾病期
    20世纪中期,由于吸烟、体力活动减少以及摄入高脂食物造成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升高,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威胁——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该时期,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年龄校正的相关死亡率达到高峰。
第四期:延迟退化性疾病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包括戒烟计划、有效降压、急性冠状动脉疾病防治单元等预防策略的实施,以及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内的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下降。
第五期: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期
    在过去20年间,超重、肥胖和体力活动日益减少等情况日益凸显,致使超重和肥胖全球蔓延,造成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再次加重了防控心血管病的难度。有学者提出心血管病减少可能出现“拐点”。

现状&数字 
    在发展中国家,肥胖儿童和成人的人数在急剧增加。2006年研究提示, 中国大城市7~17岁儿童的超重比例已经超过20%,而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超重或肥胖。
    近年来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均以惊人的速度飙升。
    过去10 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人群肥胖症患病率的增长速度为10%~40%,其中英国增长幅度高达2 倍。在1976~1993年的近20 年间,日本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症患病率分别增加了2.4和1.8倍。过去40年间,美国超重人口(BMI ≥25.0 kg/m2)和肥胖人口(BMI≥30.0 kg/m2)持续攀升。1960~1962年的全国健康体检调查结果显示,31.6%的成人处于“肥胖前期”(BMI为25.0~29.9 kg/m2),13.4%为肥胖。Flegal等开展的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显示:2007~2008年,68.0%的美国成人超重,其中33.8%为肥胖;男性超重者比女性严重(72.3% vs. 64.1%)。研究人员预测,以此趋势,到2020年美国将有50%的成人发展为肥胖。Ogden等对2007~2008年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分析还表明,根据BMI在该年龄组的第85~95百分位数者定为超重,≥95百分位数者定为肥胖的标准,那么近17%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为肥胖,32%为超重。显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流行现状并不乐观,无疑成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超重和肥胖已延续到了下一代。
    从整体上看,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流行的发展阶段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曾有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体重超重与肥胖症比例为8:1,而欧美国家已达2:1,甚至接近1:1。但2006年的一项相关研究提示, 中国大城市7~17岁儿童的超重比例已经超过20%,而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超重或肥胖,这意味着肥胖同样呈现席卷中国之势。

危害&挑战
    防治超重和肥胖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控制超重或肥胖是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Flegal和Ogden的报告显示,近10年来,美国的超重和肥胖人数似乎呈现出减少或平稳势态,至少没有增加,让不堪重负的美国健康体系看到了一线希望。但68%的美国成人为超重或肥胖,近32%的在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BMI超标仍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或“预警信号”。
    根据WHO的报告,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将导致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癌症、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关节病、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研究证实:早期肥胖预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青年期BMI超标者未来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高于中老年肥胖者;青春期后期超重的早死风险等同于轻度吸烟,青春期后期肥胖增加未来38年的死亡风险与重度吸烟相近。
    通过对全美近10万名成人的调查分析发现,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对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仅次于吸烟和酗酒。如果任其发展,超重和肥胖将成为类似吸烟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增加个人负担,而且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费用耗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 2008年美国10%的医疗费用支出用于干预肥胖相关疾病,高达1470亿美元。

思考&管理
    专家建议干预肥胖需要联合多种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行为方式改变、增加体力活动和心理咨询等。
    目前,针对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日渐成熟,并初见成效。然而,面对全球超重和肥胖症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如何管理体重超标问题,目前并未达成类似防控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的共识,也缺乏验证各项控制体重策略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有效性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新近临床试验表明,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但长期疗效、长期风险以及成本效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体重管理的核心,但是通过鼓励生活方式改善达到显著减肥效果的研究结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虽然,美国每年有25%的男性和43%的女性可能尝试减肥,但减肥失败者比比皆是。
    专家建议干预肥胖需要联合多种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行为方式改变、增加体力活动和心理咨询等。2003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根据BMI、腰围及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分类及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制订了针对肥胖个体防治措施的流程图。同时指出,对于肥胖症的干预措施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预防肥胖要从儿童抓起,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确保学校提供更加健康的饮食,日常体力活动应作为学校课程的之一。
    社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应包括: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有肥胖趋势的个体以及对个别高危个体具体指导。此外,光靠个人的积极性往往不够,干预措施还需要政策支持,因为只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个人的努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当局应为控制人群体重超重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如制订防治肥胖症的规划和对策;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措施纳入宏观的公共卫生项目;鼓励生产能量低而富含营养的食品,宣传合理营养知识;引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机关、社区和团体创造进行体力活动的环境、机会和氛围,尽可能地增加活动场地和器械,有计划地或不定期地组织活动。

相关文章
同类最热文章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
电话:: +86 10 8515 8129 / 8497 传真: +86 10 8515 8132
Email:xshwb#263.net 网站:https://endo.cma.org.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0
备案号:京ICP备050525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50053号